说一点不同看法。我的理解是汉族本身就是各民族融合的产物,也是一个文化概念。在先秦时代有说法:"诸侯以夷狄礼则夷之,夷狄近于中国则中国之。"孔子评价管仲:"微管仲,吾皆披发左衽矣。"(中原人束发,衣领右衽与蛮族不同)明显体现出一种中原文明的文化认同概念。春秋时代虽然礼坏乐崩。但大体诸侯之间还能维持一定的周礼。秦统一山东诸国以后有一只南越军团一边征服南方少数民族,一边开垦建设,大体奠定了中原的版图。这时候南越文明逐步被包括进来而被同化。其本身的一些落后于中原的渔猎生产方式被中原文明同化。到汉朝时候这样的汉民族主体思想才逐渐定型。好比,"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样的话语渐渐出现,一方面也显示出了本族和外族的差异。汉族的文化认同逐渐凝固。
西晋崩溃后出现了第一次民族融合。虽然说五胡乱华时代是一次浩劫,但是鲜卑部族统一北方北魏迁都洛阳以后,开始逐渐汉化以接受中原的典章制度和官制,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以后逐渐形成府兵制,部族之间闲时为民,战时为兵,表现出了游牧部族向农耕文明转化的时代特点。
而后的隋唐君主和世家贵族多是汉化的鲜卑与汉族通婚的后代。现在在北方汉人中间已经很难分清楚匈奴,鲜卑,羯,氐,羌的血统了。
唐宋元时期也不断出现民族融合和游牧部族内附汉化的局面。像是唐代的突厥,回鹘,沙陀等部族都有这样的情况。甚至被女真灭国的契丹,元朝灭亡的西夏,金国这些民族也被汉民族的文化融合进来。现在都很难找到这些民族本身的踪迹了。
但是你要说他们的文化被我们消灭了。我不完全苟同,而是被同化了。现代我们的文化中也找的到他们的印记。先秦时期宽袍大袖,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中原出现窄衣小袖。中原人秦汉魏晋时期席地而坐,北方游牧民族高桌大椅,这些也被中原文明沿袭下来了。中原人最早不懂得和面团,直接蒸麦子和或煮五谷做主食,后来也是从游牧民族学来的磨面粉,而后才出现胡饼(大饼)。包括汉语语音的多次变化,也都和这些民族融合的过程相关。
现在汉语中的一些词汇尴尬,啰嗦,磨蹭,邋遢等等都是来自于满语。
而现在的汉文明也是这些融合进入汉族的部族共同创造的结果。
对于少数民族的侵轧,这个一部分也是古文明得以延续至今的重要原因。像欧亚大陆上曾经出现过的强权俄国的泛斯拉夫主义,土耳其的泛突厥主义,伊朗高贵于阿拉伯的波斯文明,都有这样的特点。因为不具有侵略性,不能团结凝聚本族,那么这些古文明就会在弱肉强食,丛林法则的年代被其他文明吃掉。所以曾经建立过古代强权和文化认同的文明都具有这个扩张性的特点。
当然你说"壮志饥餐胡虏肉",班超出西域找茬杀匈奴使团,仰仗中原天子骑在西域诸国身上作威作福。这样愣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和战狼外交本色放在今天还拿来歌颂很不合时宜。当然我这么说也不是为今天的中共流氓逻辑辩解,只是就历史知识做分析总结。但是要说历史上全都是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文化侵略我也并不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