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动荡已持续两个月但迄今为止也并没有结束的迹象。从国际政治的角度来看,是不是正朝向有利于中共的一方在发展?
新闻概要部分
由于和平示威之初,缅甸关闭国际航班后,有五架来自云南昆明的运输机抵达仰光。传言称机上装载的是中共为缅甸军政府当局提供的设立“网络防火墙”的技术设备和网络工程人员。
而据中国企业商会的落款中声明,这些货物全都是运载出口至缅甸的海鲜等正常货物,不免令人生疑。而后外交部发言人王文斌在被记者问到是否向缅甸政府提供IT方面设备和人员时予以否认。
这引发了缅甸当地群众不满,二月中旬开始出现大批示威者在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前抗议中国政府对缅甸政治的干预行为。
*后来的发展,抗议群众把目标矛头对准设立在缅甸的中资工厂。3月中旬,仰光莱达雅工业区的中资工厂遭到示威群众的破坏和纵火。也有消息说,纵火者来路不明。 *
3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声称:关于缅甸局势,我们希望缅甸各方保持冷静克制,从缅甸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在宪法和法律框架下解决矛盾分歧,继续推进国内民主转型进程。当务之急是防止发生新的流血冲突,尽快实现局势缓和降温。
3月底美国拜登政府称将在周一停止与缅甸的一切贸易投资协议。而中国政府却始终拒绝在联合国斥责并制裁缅甸。
分析部分
就现在的情势来看军政府始终控制着局面,虽然在仰光,内比都,曼德勒等大城市流血事件时有发生。但民众的抗议行为并没有真正起到令军政府让步的作用,军政府已经不顾虑国内民众和国际社会的看法而撕破了脸。
政变一开始未必是中共主导或暗中支持的,因为始料未及的国家政局动荡一旦陷入长时间内战造成经济萧条和民生困顿,那么中国在缅甸的一带一路投资也几乎会打水漂。昂山素季也并未在公开场合表现出反中情绪,20年1月份还有一次习一尊的访缅活动,旨在扩大贸易投资,其中包括撒币13亿美元开发皎漂深水港。昂山也在联合国对缅甸军方残害罗兴亚人的指控中为军政府背书而使得这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晚节不保。对于这样一位弱势领导人,中共也没有推翻她的迫切必要。
在缅泰边境和北部的一些山区一直存在着一些不服从中央的地方武装,如果他们和在大城市的反抗群众与反对派民主人士形成合流,占据了道义制高点和国际支持,甚至还会引来联合国维和部队的介入,那么内战的后果实难预料。
综上所述,中共支持缅甸政变的动机确实不高。
中共的表态来看,尽管是套话和废话。但侧面表达出中共是更关心其本身在缅甸的投资,想尽快平息事端的。
如果西方国家对缅甸留一扇窗户的话,那么缅甸军政府也未必会100%的倒向中共怀抱,更可能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经济上有一定依赖,但是同样会对中共抱有独裁者的戒心避免自己沦为另一个独裁者的傀儡。但是全方位的制裁的话,势必会将缅甸完全推向中共,因为有经济上的绝对依赖。北韩金三胖可以向南韩,日本来敲诈,维持其主体性。所以处决亲中的兄长金正男,中国知道北韩的利用价值所以也不能得罪这位新当家。但是缅甸并不一定能翻版这样的模式,周围的穷国家并没有多少油水给它榨。所以说西方长期制裁一旦生效,缅甸军政府只会慢慢被中共操纵腐蚀,越陷越深。
再说缅甸长远的地缘战略部分
1,皎漂港不仅仅是印度洋的另一扇大门,更具有比巴基斯坦瓜达尔港更好的地理位置。如果将来西方对中国实行贸易禁运,那么即便锁住马六甲海峡也不一定有用。中东来的石油经过瓜达尔港再到中国的话需要经过动荡的克什米尔地区,跨国帕米尔高原,穿过广袤的南疆和河西走廊才能到达中原腹地,但如果到达缅甸修建输油管沿伊洛瓦底江北上穿过野人谷,横断山区就到云南和人口稠密的四川盆地了,路线上大大缩短。
2,缅甸军政府投共会对印度形成三面包夹态势(加上中印边界和巴基斯坦),1962年,中印边界争议区的东段藏南谷地(阿鲁纳恰尔邦)爆发的冲突共军在取得了一部分胜利后撤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跨越喜马拉雅山的高海拔地区,行军和后勤补给非常困难,而藏南谷地南部就是雅鲁藏布江河谷,(阿萨姆邦,雨水充沛,气候湿润,土地肥沃,产红茶的地方)产粮丰富区,一旦陷入长期消耗战,那么共军一定会处于下风。但是一旦缅甸完全被中共控制,那就相当于直接威胁到印度东部的边境了。1944年强弩之末的日军就通过缅甸强攻过英帕尔。
3,最重要最直接的一点是,中共如果完全渗透缅甸,相当于在东盟国家中就打开了一个缺口。对于南海的主权争议,东盟国家就无法形成合力,在国际上跟中共争夺话语权。尽管缅甸不临南海。
各位对缅甸的局势发展有何看法呢?欢迎批评指教。